蒙恬者、其先齊人也。恬大父蒙驁、一自齊事秦昭王、官至上卿。秦莊襄王元年、蒙驁為秦將、伐韓、取成皋、滎陽、作置三川郡。二年、蒙驁攻趙、取三十七城。始皇三年、蒙驁攻韓、取十三城。五年、蒙驁攻魏、取二十城、作置東郡。始皇七年、蒙驁卒。驁子曰武、武子曰恬。恬嘗書獄典文學。二始皇二十三年、蒙武為秦裨將軍、與王翦攻楚、大破之、殺項燕。二十四年、蒙武攻楚、虜楚王。蒙恬弟毅。
一索隱。音敖。又鄒氏音五到反。
二索隱。謂恬嘗學獄法、遂作獄官、典文學。
始皇二十六年、蒙恬因家世得為秦將、攻齊、大破之、拜為內史。秦已並天下、乃使蒙恬將三十萬衆北逐戎狄、收河南。一築長城、因地形、用制險塞、起臨洮、二至遼東、三延袤萬餘里。於是渡河、據陽山、四逶蛇而北。暴師於外十餘年、居上郡。是時蒙恬威振匈奴。始皇甚尊寵蒙氏、信任賢之。而親近蒙毅、位至上卿、出則參乘、入則御前。恬任外事而毅常為內謀、名為忠信、故雖諸將相莫敢與之爭焉。
一正義。謂靈、勝等州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屬隴西。」
三正義。遼東郡在遼水東、始皇築長城東至遼水、西南至海(之上)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五原西安陽縣北有陰山。陰山在河南、陽山在河北。」
趙高者、諸趙疏遠屬也。趙高昆弟數人、皆生隱宮、一其母被刑僇、世世卑賤。秦王聞高彊力、通於獄法、舉以為中車府令。高旣私事公子胡亥、喻之決獄。高有大罪、秦王令蒙毅法治之。毅不敢阿法、當高罪死、除其宦籍。帝以高之敦於事也、二赦之、複其官爵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為宦者。」索隱。劉氏云。「蓋其父犯宮刑、妻子沒為官奴婢、妻後野合所生子皆承趙姓、並宮之、故云『兄弟生隱宮』。謂『隱宮』者、宦之謂也。」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敦、一作『敏』。」
始皇欲游天下、道九原、一直抵甘泉、二乃使蒙恬通道、自九原抵甘泉、壍山堙谷、千八百里。道未就。
一正義。九原郡、今勝州連谷縣是。
二正義。宮在雍州。
始皇三十七年冬、行出游會稽、並海上、一北走琅邪。二道病、使蒙毅還禱山川、未反。
一索隱。並音白浪反。
二索隱。走音奏。走猶向也。鄒氏音趨、趨亦向義、於字則乖。
始皇至沙丘崩、祕之、羣臣莫知。是時丞相李斯、公子胡亥、中車府令趙高常從。高雅得幸於胡亥、欲立之、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為己也。因有賊心、乃與丞相李斯、公子胡亥陰謀、立胡亥為太子。太子已立、遣使者以罪賜公子扶蘇、蒙恬死。扶蘇已死、蒙恬疑而復請之。使者以蒙恬屬吏、更置。胡亥以李斯舍人為護軍。使者還報、胡亥已聞扶蘇死、卽欲釋蒙恬。趙高恐蒙氏復貴而用事、怨之。
毅還至、趙高因為胡亥忠計、欲以滅蒙氏、乃言曰。「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、而毅諫曰『不可』。若知賢而俞弗立、則是不忠而惑主也。一以臣愚意、不若誅之。、」胡亥聽而繫蒙毅於代。二前已囚蒙恬於陽周。喪至咸陽、已葬、太子立為二世皇帝、而趙高親近、日夜毀惡蒙氏、求其罪過、舉劾之。
一索隱。俞卽逾也、音臾。謂知太子賢而逾久不立、是不忠也。
二正義。今代州也。因禱山川至代而繫之。
子嬰進諫曰。「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、燕王喜陰用荆軻之謀而倍秦之約、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之議。此三君者、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。今蒙氏、秦之大臣謀士也、而主欲一旦棄去之、臣竊以為不可。臣聞輕慮者不可以治國、獨智者不可以存君。一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、是內使羣臣不相信而外使鬭士之意離也、臣竊以為不可。」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無此字。」
胡亥不聽。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、一令蒙毅曰。「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難之。今丞相以卿為不忠、罪及其宗。朕不忍、乃賜卿死、亦甚幸矣。卿其圖之。」毅對曰。「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、則臣少宦、順幸沒世。可謂知意矣。二以臣不知太子之能、則太子獨從、周旋天下、去諸公子絕遠、臣無所疑矣。夫先主之舉用太子、數年之積也、臣乃何言之敢諫、何慮之敢謀。非敢飾辭以避死也、為羞累先主之名、願大夫為慮焉、使臣得死情實。且夫順成全者、道之所貴也。刑殺者、道之所卒也。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、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、故立號曰『繆』。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。楚平王殺伍奢。吳王夫差殺伍子胥。此四君者、皆為大失、而天下非之、以其君為不明、以是籍於諸侯。三故曰『用道治者不殺無罪、而罰不加於無辜』。唯大夫留心。」使者知胡亥之意、不聽蒙毅之言、遂殺之。
一索隱。曲、姓。宮、名。
二索隱。蒙毅言己少事始皇、順意因蒙幸、至始皇沒世、可謂知上意。
三索隱。言其惡聲狼籍、布於諸國。而劉氏曰「諸侯皆記其惡於史籍」、非也。
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、令蒙恬曰。「君之過多矣、而卿弟毅有大罪、法及內史。」恬曰。「自吾先人、及至子孫、積功信於秦三世矣。今臣將兵三十餘萬、身雖囚系、其勢足以倍畔、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、不敢辱先人之敎、以不忘先主也。昔周成王初立、未離襁緥、周公旦負王以朝、卒定天下。及成王有病甚殆、公旦自揃其爪以沈於河、曰。『王未有識、是旦執事。有罪殃、旦受其不祥。』乃書而藏之記府、可謂信矣。及王能治國、有賊臣言。『周公旦欲為亂久矣、王若不備、必有大事。』王乃大怒、周公旦走而奔於楚。成王觀於記府、得周公旦沈書、乃流涕曰。『孰謂周公旦欲為亂乎。』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。故周書曰『必參而伍之』。一今恬之宗、世無二心、而事卒如此、是必孽臣逆亂、二內陵之道也。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。桀殺關龍逢、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、身死則國亡。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。三察於參伍、上聖之法也。凡臣之言、非以求免於咎也、將以諫而死、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。」使者曰。「臣受詔行法於將軍、不敢以將軍言聞於上也。」蒙恬喟然太息曰。「我何罪於天、無過而死乎。」良久、徐曰。「恬罪固當死矣。起臨洮屬之遼東、城塹萬餘里、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。此乃恬之罪也。」乃吞藥自殺。
一索隱。參謂三卿、伍卽五大夫。欲參伍更議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辭』。」
三索隱。此「故曰」者、必先志有此言、蒙恬引之以成說也、今不知出何書耳。振者、救也。然語亦倒、以言前人受諫可覺、則其過乃可救。
太史公曰。吾適北邊、自直道歸、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、塹山堙谷、通直道、固輕百姓力矣。夫秦之初滅諸侯、天下之心未定、痍傷者未瘳、而恬為名將、不以此時彊諫、振百姓之急、養老存孤、務修衆庶之和、而阿意興功、此其兄弟遇誅、不亦宜乎。何乃罪地脈哉。
索隱述贊。蒙氏秦將、內史忠賢。長城首築、萬瑞安邊。趙高矯制、扶蘇死焉。絕地何罪。勞人是𠎝。呼天欲訴、三代良然。